四川蠶業科技發展現狀及振興對策 四川蠶業科技偏差與解決方法
隨著中國人世和西部大開發的進行,蠶桑正向西部轉移,四川面臨發展蠶桑生產的大好歷史機遇。四川蠶業是進還是退,如何多方面扶持四川蠶業科研,依靠蠶業科技振興四川蠶業,這是蠶業界同行們密切關注的問題。
1 四川蠶業科技滯后的原因
1.1 蠶業管理體制不順 近年來由于受市場經濟的影響,蠶業體制不斷發生改變,蠶業生產和科研的主管部門變異分割,形成多頭管理的局面,而蠶桑在農業中又屬副業,因而不能引起主管部門領導的重視,這對我省行業的影響非常大且很難解決。
1.2行業低迷信心不夠 盡管四川蠶桑生產和科研都曾創下過輝煌,但由于前幾年蠶桑行業一直不景氣,科技含量低,規模化產業化水平低下,使得蠶繭單產低質量差,繅折大,在絲價差不多的情況下,絲廠耗原料繭比原來多20-30%,而整個利潤空間只有20%,致使絲綢工廠嚴重虧損,拖了地方經濟發展的后腿。所以曾作為一些地方支柱產業的蠶業其地位大打折扣,在產業結構調整中被排在了后面。
1.3科技投入比例下降 科研經費嚴重不足 蠶業科研經費除省科委等少量資助外,幾乎沒有經費渠道。僅由財政撥給蠶業科研 事業費,總計不過數百萬元,主要維持人頭經費,擠出的科研經費微乎其微。由于科研經費嚴重不足,蠶業科研單位無錢購買先進的實驗器材和設備,無法進行大項目和高新技術的研究工作,致使四川蠶業科研舉步維艱,蠶業技術推廣困難重重。
1.4 科研人才匱乏 科技隊伍不穩定 科研單位經費嚴重不足,設施條件落后,工作環境艱苦,高科技人員留不住,人才大量流失,科技實力大大削弱。相當數量的研究機構又出現了轉向或半轉向,蠶業主管部門負責科技工作的人員分流造成全行業科研人才嚴重匱乏,科技隊伍極不穩定。加上農業科研機構面臨改革,既沒生產權成不了生產企業,又沒有經營權成不了經營企業,科研所是否會被取消事業編制而成自負盈虧的企業?科研所如果真的成了企業又如何生存發展?科技人員憂心忡忡,怎能安下心來從事科研工作?
1.5 科技成果推廣力度不夠 蠶研所屬應用科研單位。培育的新品種,研究開發的新技術、新設備應服務于蠶業生產,讓社會取得經濟效益。但由于科研經費嚴重不足以及體制不完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科技成果推廣困難重重:這微簿的費用連科研都不夠,就更不用說推廣了。蠶研所培育出的新品種如春、秋兼用多絲量蠶品種781.881x782.882,其體質強健、產繭量、產絲量高,絲質優,抗病性強,適合西南地區及長江流域春、秋季飼養,農民非常喜歡,理應大力推廣。但由于上述種種原因,蠶研所無法生產原種,更沒有生產原種的基地和必備條件,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農村大面積推廣。
2 主要對策
2.1 制定和完善有關政策 落實科技投入 科學研究要經過成百上千次試驗,經歷無數次失敗的考驗;試驗需要一定的條件,消耗-定的物資、資金。象蠶研所這樣有形資產幾千萬元,具有一支幾十年蠶業科研經驗的科技隊伍,門類齊全的蠶業科研所毀之容易,新建何等困難,所以要有實在的措施扶持科研單位走出困境。四川作為全國蠶業大省,西部蠶業的龍頭,蠶業主管部門要用好、管好蠶桑技術改進費和蠶種改良費,推進蠶桑新品種培育與推廣,新技術、新設備研究開發,以及技術培訓和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等。
2.2 實施"人才戰略"計劃 "十五"期間,生物技術和農業信息技術研究是省農科院科研工作的重點。蠶桑科研在常規育種的基礎上,必須進行技術創新,拓寬研究領域。蠶業生物技術研究,高新技術育種以及蠶體素材多功能開發研究等,都需要高級技術人才。所以應制定并實施相應的人才培養計劃,每年拿出一定的資金送培一定數量的研究生,培養學科、學術帶頭人和科技骨干,造就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科技隊伍;同時,科研單位要改變目前吃"大鍋飯"的不良體制,建立激勵機制,重獎那些在科研上取得成果的科技人員,調動其從事科研工作的積極性;改善科技人員各方面待遇,營造一個有利于其專心致志從事科研工作的環境和條件,使他們的智慧和才能得以充分發揮。
2.3 全行業齊抓共管掀起蠶業科技新高潮 管理體制必然受市場經濟影響會不斷發生變化,但行業目標應是一致的,主管部門不一致不應成為影響科技的因素,蠶業科研不管隸屬于誰,都未改變培育新品種,研究開發新技術,新設備服務于蠶業生產的宗旨。凡是有利于生產發展的科技工作,全行業各部門都應支持,制定遠期、近期科技規劃,齊抓共管,掀起蠶業科技新高潮。
2.4 抓機遇 樹信心 依靠科技再創四川蠶業輝煌 四川蠶業歷史悠久,人杰地靈,隨著中國人世和西部大開發的進行,蠶桑正向四川轉移;近年糧食豐收,農村吃飯問題解決后用錢問題上升為第一位。入世后,農作物受到比較大的沖擊,糧棉瓜果禽蛋肉價呈下降趨勢,唯蠶繭穩中有升;四川目前已基本結束了以前"四邊桑"、"簸簸蠶"的零星分散局面,蠶業產業化格局已成雛型;盡管四川蠶繭目前單產低、質量差,但增產增值潛力最大。所以,我們應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樹立信心,響應"科教興國"和"科教興川"的號召,努力抓住西部大開發和人世的大好機遇,以科學技術為先導,主攻單產和質量,再創四川蠶業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