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養殖場的疫病控制:全進全出制度與隔離飼養的重要性
1.全面落實全進全出制度。目前不少雞場普遍存在把成雞、育成雞、雛雞都在一個場區飼養,有的還把孵化場也和雞舍靠在一起;而且,從開始飼養,就接連不斷地養下去,根本就沒有凈化、消毒的時間。雞群一旦發病,就會相互傳染,連續發生,很難控制。
(1)蛋雞飼養。科學的養雞是把成年雞和育成雞、雛雞分開飼養,要絕對禁止把不同日齡的雞放在一棟雞舍里飼養,最好做到全場的全進全出,即進雞時一次把全部雞舍裝滿,或在短時間內把雞舍裝滿。待這批雞全部淘汰后,全場進行徹底清掃、清洗、消毒,空舍2-4周,再進新雞。
(2)肉雞飼養。全進全出制也是保證雞群健康、根除傳染病的根本措施。同一棟雞舍、同一個雞場,不僅要做到同時進雞、同時出欄,出欄后對環境統一進行徹底的清掃、沖刷、消毒,而且還要做到免疫、藥物預防、帶雞消毒、環境消毒同時進行,以減少不同日齡、不同批次雞群的交叉感染機會,保證雞群的持續安全生產。
實踐證明,在飼養管理相同的情況下,實行全進全出制要比不實行的雞場的雞增重速度增加9%--15%,料肉比降低10%-14%,死亡率降低8%-12%,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
2.徹底實行隔離飼養。養雞最怕發生傳染病,一旦發生傳染病,往往會給雞場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要想防止傳染病的發生,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做到嚴格的隔離飼養,防止一切病原傳到場里來。
(1)雞場建設。養雞場要建在地勢較高、平坦開闊、排水方便、水質良好的地方,并且要盡量遠離公路、村鎮、工廠、肉類加工廠,以便有效地進行隔離。
(2)消毒設施。在大門口設消毒池,要求進出的一切車輛必須徹底消毒,以防將病原體帶入場內。同時對工作人員、來訪客人及進出的雜物等易攜帶病原體的媒介物嚴加管理和監督。飼養人員每次進雞舍前必須洗手、腳踏消毒液、穿工作服和工作鞋,工作服不能穿出雞舍,飼養期間至少清洗消毒一次;不準相互串舍聊天、借用工具;所有用具在進雞舍前必須經過消毒。來訪客人一般不允許進入雞舍,特殊情況下必須進行嚴格消毒后方能進入。
(3)搞好雞場內外的衛生,清除蚊蠅孳生地,禁止貓、狗等外面畜禽進入場內。
3.切實搞好環境衛生。環境衛生好的雞場,雞群比較健康,很少發病,一旦發生疫病也容易控制;在環境衛生差的雞場,疫病頻繁發生,難以根除。因此,養雞場應始終把搞好環境衛生放在重要地位,采取一切措施為雞群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保證雞群的健康。
消毒是指清除或殺滅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為畜禽提供一個良好的衛生環境,是切斷疫病傳播途徑的重要環節。消毒不是僅僅用消毒藥物到處噴一噴就可以了。在消毒時,掌握以下原則和方法。
(1)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必須建立嚴格的消毒制度與程序:養禽場大門口要設置消毒池(此池寬同大門,長為機動車車輪一周半),內放0.5%次氯酸鈉液。進場前,一切人員皆要在側門消毒室更衣、換鞋,并經噴霧消毒,禽肉及附產品不準帶人。
進人生產區的工作人員,更衣、換鞋,并經噴霧消毒,然后更換場區工作服、工作鞋,通過消毒池進入自己的工作棟,嚴禁相互串棟。每天打掃禽舍,保持飼槽和飲水器的干凈和清潔衛生。禽舍內可用0.3%過氧乙酸(每立方米30毫升)作帶禽噴霧消毒,以0.5%-1.0%濃度作禽舍、籠具、飼養場地、周圍環境、車輛等消毒。也可以用福爾馬林熏蒸禽舍(每立方米空間用20毫升福爾馬林和10克高錳酸鉀,熏蒸。室溫應在20℃以上,相對濕度70%以上,熏蒸至少12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