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蟾蜍引種技巧與捕捉方法詳解
00
在養殖規模較小的情況下,種蟾蜍的獲取主要依賴于野外捕捉。成年蟾蜍通常會在每年3月底至4月初從冬眠洞穴中走出,進入活動期。它們偏愛溫暖、潮濕且陰暗的棲息環境,常見于溝渠邊的草叢、土洞中,或是房屋附近的磚瓦縫隙和石塊下,這些地方較為隱蔽,不容易被發現。
遇到降雨天氣時,特別是在田間小道或河流周邊的開闊區域,捕捉機會較大。春耕季節,在油菜地、綠肥田以及秧苗區附近也能見到較多蟾蜍的身影,此時適合大規模捕捉。此外,在氣溫適宜、無風的夜晚,尤其是凌晨時段,是捕捉蟾蜍的最佳時間。這段時間里,房前屋后的空曠地帶會聚集大量蟾蜍,每晚深夜尤為活躍,短時間內即可收獲數十斤甚至上百斤的蟾蜍。
捕捉過程中,建議使用寬大的竹夾輕輕夾住蟾蜍,放入透氣的竹簍或帶有通風孔的木箱內存放,避免將其置于密封的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氣容器中,以免導致窒息死亡。夜間操作時,攜帶三節電池供電的手電筒,利用強光直射蟾蜍,可有效限制其逃逸行為。由于蟾蜍四肢較短,跳躍力有限,主要依靠緩慢爬行移動,因此一旦發現目標便能輕松捕獲。種蟾蜍的性別配比建議為3只雌性搭配1只雄性,這樣能夠確保高達90%以上的受精成功率。同時,放養密度應控制在每平方米1到2對。
通過以上方法,養殖戶可以順利獲取優質種源,為后續繁殖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