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人工繁殖油葫蘆加速鳥羽生長
油葫蘆屬于直翅類昆蟲,是蟋蟀的一種,但不咬斗。體型比蟋蟀大,成蟲體長約2.5厘米。棲息于草叢,晝伏夜出,雄性善于鳴叫。主要食物包括瓜果和豆類,有時也吃其他昆蟲。油葫蘆是很多鳥特別是畫眉鳥最愛的食物之一。秋季是多數鳥換羽期,此時油葫蘆成熟,喂養可以加速鳥新羽生長,使換羽順利且羽毛油亮。冬季或春季每天喂1-2只活油葫蘆可以使鳥食欲大增,鳴聲更悅耳。為了確保冬春季鳥能吃到油葫蘆,自行人工繁殖是唯一辦法。
首先準備一個類似養魚缸的玻璃缸,大小不限但最好是長方形。用紙板或三合板制作一個蓋子,確保能密封玻璃缸以防幼蟲跳出。在蓋子上開一個小天窗,并安裝細鐵窗紗以保證通風。準備一些炒過的細沙土,清洗并準備好幾個玻璃罐頭瓶。
器具齊備后,立秋后從野外捕捉幾只身體強壯、腹部飽滿、排卵管完好的雌性油葫蘆。將沙土放入罐頭瓶內,厚度約4厘米,稍噴些涼開水。每瓶放入1只雌性油葫蘆(可加1只雄性)。捕捉和飼養過程中需細心,避免損傷雌性油葫蘆的長針狀排卵管。
每天喂養用水泡發的黃豆和白菜心,保持食物新鮮。將瓶子置于陰暗處,約2-3周后油葫蘆開始排卵。排卵時將排卵管插入沙中進行排卵,及時取出油葫蘆,挑出蟲卵篩選。
油葫蘆蟲卵呈橢圓形,青灰色半透明,長約2.5毫米,中間直徑約0.5毫米。篩選時需剔除未受精的白色或黃色卵。準備好玻璃缸,清洗干凈后鋪上4厘米厚的沙土,將卵分散埋入2厘米深處,淋上少量清水,將竹瓦凹面向下排列,留1-2厘米間隔。竹瓦有助于幼蟲成長,放置好后蓋上蓋子置于陽光處。冬季家庭取暖時,將培養缸置于火爐旁或暖氣片上,保持25℃左右溫度,每隔3-5天微淋一次溫水。從埋卵到幼蟲出土需30-50天,若保持25-30℃恒溫則不到一個月幼蟲即可出土。
油葫蘆幼蟲初出時像黑螞蟻,頸部有明顯白紋。此時可喂嫩白菜心,隨著幼蟲成長逐漸喂食泡發的黃豆和瓜果。油葫蘆從幼蟲到成蟲需脫3次殼。培養缸內需有竹瓦,食物充足,幼蟲和成蟲間通常能和平共處。缸內飼養幼蟲不可過多,應適當分缸,否則影響發育。保持食物新鮮,沙土微濕,避免強光照射。成蟲可喂鳥時,揀體壯的雌雄成對單獨喂養,通過上述方法繼續繁殖。
下一篇:恒河猴仔猴人工喂養方法與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