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球蟲病的流行特點與防治方法 雞球蟲病防治措施詳解
雞球蟲病是由球蟲寄生于雞的腸黏膜上皮細胞所引發的一種急性流行性原蟲病。接下來將為您詳細介紹雞球蟲病的流行特點以及防治方法等相關問題。
一、雞球蟲病的流行特點
雞是各種球蟲感染的唯一且天然的宿主。不論是哪一個品種的雞,均容易受到感染,其中 15-50 日齡的雞發病率和致死率相對較高,而成年雞對球蟲則具有一定程度的抵抗力。病雞乃是主要的傳染源,凡是被帶蟲雞所污染過的飼料、飲水、土壤以及用具等等,都存在著卵囊。人以及其衣服、用具等等,還有某些昆蟲都有可能成為機械傳播者。
雞感染球蟲的主要途徑就是食用了感染性卵囊。當飼養管理條件不佳、雞舍處于潮濕狀態、衛生條件惡劣之時,就容易發病,并且往往會迅速波及整個雞群。
二、急性球蟲病
急性球蟲病可以分為急性盲腸球蟲病和急性小腸球蟲病。
①急性盲腸球蟲病
其病原體為柔嫩艾美耳球蟲,寄生于盲腸和直腸黏膜,潛伏期通常為 4 - 5 天。一般在感染后的 4 - 5 天,病雞會急劇排出大量新鮮的血便,呈現出明顯的貧血狀態。血便通常會持續 2 - 3 天,從第 7 天開始,多數雞會停止血便。在血便出現后的 1 - 2 天,開始有雞死亡。
②急性小腸球蟲病
病原體為毒害艾美耳球蟲,主要在小腸中段進行感染,在小腸進行無性生殖,在盲腸內進行有性生殖。潛伏期同樣為 4 - 5 天,在感染后 4 - 5 天,雞會突然排泄出大量的黏液血便,呈現出紅黑色。臨床表現與急性盲腸球蟲病有相似之處,但是死亡率更高,恢復速度也較慢。
三、慢性球蟲病
慢性球蟲病由柔嫩艾美耳球蟲和毒害艾美耳球蟲以外的種類所引起,尤其是堆型和巨型艾美耳球蟲較為常見。巨型艾美耳球蟲會損害小腸中段,致使腸管擴張,腸壁增厚;其內容物呈現黏稠狀態,顏色為淡灰色、淡褐色或者淡紅色。堆型艾美耳球蟲大多在上皮表層發育,蟲體常常聚集在一起,在被損害的腸段會出現大量淡白色的斑點。哈氏艾美耳球蟲損害小腸前段,腸壁上會出現針頭大小的出血點,黏膜有嚴重的出血情況。
倘若多種球蟲混合感染,那么腸管會變得粗大,腸黏膜上會有大量的出血點,腸管中會有大量摻雜著脫落腸上皮細胞的紫黑色血液。需要根據臨床癥狀、流行特點、病理剖檢情況以及病原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判斷。在雞生前通過飽和鹽水漂浮法或者糞便涂片查到球蟲卵囊,或者在雞死后取腸黏膜觸片或者刮取腸黏膜涂片,查到裂殖體、裂殖子或者配子體,就能夠確診為球蟲感染。
四、雞球蟲病的防治措施
①加強飼養管理:務必保持雞舍干燥、通風良好,并保證雞場的衛生狀況,定期清理糞便,進行堆放發酵以殺滅卵囊。
②免疫預防:在世界范圍內,已經注冊的球蟲疫苗有 4 種。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球蟲疫苗時,必須考慮應當使用多價疫苗,以此來獲得全面的保護。
③藥物防治:不少國家將抗蟲藥物作為飼料添加劑來加以使用,建議在臨床上交替使用不同的藥物,以減少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