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母豬繁殖能力:飼喂方法與豬種選擇
00
母豬繁殖周期的長短決定產仔窩數,提高母豬的生產能力主要是縮短母豬繁殖周期和斷奶活仔數。本文具體講怎樣改變飼喂方法以提高母豬繁殖能力,供朋友們參考。
一、選擇優良豬種
在選擇長大的母豬時,體型上應平直或微傾,腹部比較大而松弛,腹部過度收縮的母豬繁殖力較差。奶頭排列整齊均勻,一般在7對以上,奶頭飽滿,不能有瞎頭、副乳頭等。
外陰部大小適中、下垂,外陰部上翹的母豬繁殖性能一般較差,經常有返情或不受孕的現象。
保持不肥不瘦正常情況的母體繁殖性能較好,瘦肉率過高的母豬,其繁殖性能方面較差。
二、適時給母豬配種
長大或長成后備母豬一般以體重達到110-115千克配種為宜,高于或低于這一體重對產仔數有影響。
后備母豬從有明顯發情表現到排卵的間隔一般為36-40小時,經產母豬為38-44小時,排卵時間平均為2-7小時,因此開始發情后8-12小時配第一次,間隔12小時進行復配可取得很好效果。
母豬斷奶后一般在3-10天內發情,妊娠后的母豬都要進行控制飼喂量,保持中等飼喂量能夠提高其窩產仔數。
三、淘汰繁殖性能差品種
正常生產狀態下,有個別母豬時間長不發情或頻繁返情,對用藥物催情和改善飼養管理無效、或返3次以上的母豬應該及時淘汰。
母豬一般3-6胎仔數最高,到9-10胎降低,且帶仔性能明顯偏差。這種母豬應及時淘汰。對哺乳性能差或產后無奶的母豬應做記錄,若以后出現同類情況時則應淘汰。
四、控制母豬飼料的喂量
母豬妊娠后要控制飼料的喂量,一般在妊娠后30天內每天飼喂1.6-1.8千克,30-60天每天飼喂2.1-2.3千克,60-108天每天飼喂2.5-2.8千克,最后7天逐漸減少,直至每天1.2千克為止,對于個別偏瘦、偏肥的母豬應適當減料,妊娠母豬的標準體況是中等偏上。
對于大群同欄飼養的妊娠母豬不應中途并欄,以免擠、斗等刺激,平時要做好防疫消毒工作,消除體內外寄生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