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安全越冬管理技巧與方法詳解
00
春節巿場對黃鱔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許多養殖戶選擇將黃鱔囤積至春節前后出售,這使得黃鱔如何安全越冬成為關鍵問題。那么,黃鱔到底該如何管理才能確保順利越冬呢?
1、水中越冬法
當氣溫降至0℃以下,水面結冰時,需要及時清除浮冰并增加水體溶氧量,避免黃鱔因缺氧而死亡。網箱養鱔在黃鱔停食后需清理箱底腐爛的水草,同時確保箱內有足夠的浮草供其攀附。
雖然此方法操作簡便,但冬季捕撈較為不便,且成活率較低,網箱養鱔尤其容易出現較大死亡率。
2、泥中越冬法
當水溫低于12℃時,逐漸排干池水,保持池底表層泥土濕潤。黃鱔停食后切勿隨意攪動泥土,可在泥土表面覆蓋一層厚10~20公分的稻草或草簾,草層下需預留空隙,池四周應清溝瀝水,以達到透氣防寒的效果。
此方法成本低廉,操作簡單,成活率高,黃鱔體重消耗較小。
3、室內越冬法
當水溫降至10℃以下時,將池塘中的黃鱔捕撈清洗后存放在室內水泥池中。水泥池面積建議在3~8平方米之間,水深不超過50公分,用水為干凈的外塘水或井水,進水時溫差不得超過3℃,黃鱔與水的比例為1︰2。
前三天每天換水一次,之后每隔3~5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均需清理底部代謝物,同時確保室內溫度維持在2~5℃。
該方法暫養黃鱔安全性較高,成活率也較高,可根據市場需求隨時出售。
4、大棚越冬法
當水溫低于15℃時,將黃鱔移入塑料大棚內越冬。大棚內池水水位控制在50~70公分,并放置水花生,投放量占水面的1/3。
水溫高于12℃時需適量投喂,直至黃鱔停止進食,期間需注意水質調節,避免過多代謝物導致耗氧。保持棚內氣溫在2~8℃范圍內,晴天上午11時至下午3時需揭開薄膜通風,發現黃鱔頻繁露出水面時應及時增氧。
此方法可有效延長黃鱔生長時間,增加體重,提高成活率,同時方便捕撈出售。
上一篇:蝦的營養價值與食療功效全方位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