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龍蝦產量的技術措施 提高養殖成活率
近幾年許多地區開始了小龍蝦的人工養殖,要提高養殖成活率,獲得優質高產,必須掌握一定的技術措施。本文介紹如何提高小龍蝦產量,需采取哪些措施。
一、合理的養殖密度
保持合理的養殖密度,既有利于充分發揮池塘的生產力,又能提高蝦的產量、規格和經濟效益。一般而論,池塘單養小龍蝦的合理養殖密度是:
春季(2-3月份)每畝水面投放規格為2-4公分的幼蝦3萬-4萬尾。夏季(7-8月份)一般不投放幼蝦,而投放優質的小龍蝦親蝦,每畝水面投放20-25千克,雌雄比例為3∶1。
秋季(9-10月份)每畝水面投放剛離開母體的幼蝦(體長10-12毫米)3萬-5萬尾。
二、放養規格應基本一致
在放養小龍蝦時,要注意放養規格不能相差太大,否則必須采用大、中、小3種規格分池放養。
在養成過程中,也要注意小龍蝦的規格,若規格大小不一,會出現大蝦吃小蝦的現象,以致成活率大大降低,影響養殖產量的提高。
三、正確地投餌
小龍蝦比較貪食,投餌量不足不僅影響小龍蝦的正常生長,還會出現自相殘食現象,所以必須確保小龍蝦能夠攝食到足夠的餌料,且餌料新鮮。
投餌過量或投喂方法不當會造成餌料浪費和敗壞水質。一般按存塘蝦的體重來計算投餌量,生長旺季(4-9月份),投喂量為蝦體重的7%-8%,其余季節為蝦體重的1%-3%。
實際投喂時,要結合具體情況,如天氣情況、水質狀況、池內水生動植物多寡、剩余餌料量多少等,靈活調整投喂量。
四、及時改良水質
水質條件過差會降低小龍蝦的體質和活力。在小龍蝦養殖過程中要保持池水透明度為30-40公分,ph值為7.5-8.5,溶解氧3毫克/升以上。
要加強水質管理,經常加注新水,定期(每15-20天)潑酒1次生石灰漿,每立方米水體用量為3-5克,以調節水質,增加水中離子鈣的含量,提供蝦蛻殼生長時所需的鈣質。
一旦池水老化應及時更換,保持池水“肥、活、嫩、爽”,促進小龍蝦及時蛻殼生長。
五、增加隱蔽物
小龍蝦生性兇猛,有較強的占地習性,在沒有足夠的洞穴和水草供其隱蔽或隱藏時,自殘現象極為嚴重。
利用小龍蝦喜歡穴居的習性,建立人工洞穴可有效防止小龍蝦自相殘殺。人工洞穴可以建在水位以下的坡地上,洞口直徑6-10公分,深15-30公分。
小龍蝦還有攀附水草的習性,養殖池中種植或投放水花生、輪葉黑藻、鳳眼蓮、眼子菜及水浮蓮等水草,既可為小龍蝦提供隱蔽物,又可增加其生存空間,減少互相殘殺。
同時水草還可作為小龍蝦的食物,降低人工飼料的消耗,節省養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