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蘭韋老板利用微生物發酵技術將過期米粉變廢為寶,助力土雞養殖降本增效且肉質更佳
00
韋老板在東蘭縣經營土雞養殖已有將近十年時間,專注于本地土三黃(小型三黃雞)的飼養,這些土雞的飼養周期較長(120-130天),并且對肉質有著較高要求。若采用傳統的全價飼料喂養方式,不僅成本高昂,還會導致雞肉品質下降。在與同行交流過程中,韋老板得知,通過微生物發酵糟渣(例如啤酒糟、米粉、豆渣等)及青飼料(如牧草、紅薯藤等),不僅能有效控制飼養成本,還能顯著改善肉質。因此,他依據當地資源狀況,借助廣西助農公司的發酵技術,將發酵過的過期米粉與紅薯藤混合,作為全價飼料的一部分進行喂養。
首先,將米粉用水浸泡后濾干水分,以便于后續發酵處理。
泡開后的米粉
接著,將粉碎后的紅薯藤與米粉混合發酵,紅薯藤與米粉的比例約為4:7。每1000斤混合物需加入1包活力99增香增甜飼料發酵劑,并用統糠或草粉調節含水量至50%-60%,確保充分攪拌均勻。
最后,將攪拌好的混合物密封于容器中(如發酵袋、塑料桶或水泥池)進行發酵,大約10-15天后即可投入使用,若需長期保存可超過一年不變質。
經實踐證明,這種發酵飼料可占全價飼料的20%左右,但最高比例不得超過50%,具體用量需根據動物種類及生長階段調整。采用此法不僅大幅削減了飼料成本,還顯著改善了土雞的腸道健康,減少了養殖場的異味和氨氣排放,同時提升了雞肉的品質。
助農公司指導技術員:黃宇賓 13878808412(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