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畢老板巧用生物技術革新旱鴨養殖模式 解決臭味氨氣問題實現高效增收
00
養殖旱肉鴨逐漸成為養殖戶關注的新方向,這種養殖方式無需提供池塘,僅需搭建棚舍,并設置料槽和水槽供鴨子活動即可。與傳統的水鴨養殖相比,旱鴨養殖模式的肉料比更低,飼料成本更少,人工投入也更少,同時避免了水源污染,場地選擇更加靈活。
貴州畢老板早年在南寧隆安從事養鴨工作,返鄉后由于地域限制未能找到合適場地,便決定嘗試棚舍式旱鴨養殖。憑借多年養鴨經驗,他很快上手,但很快發現圈養高密度旱鴨導致棚內散發強烈腥臭味及氨氣,嚴重影響鴨群健康。得知這一情況后,技術員建議他采用“養殖場快速除臭消氨劑”進行噴灑,并在每噸飼料中加入“鴨鵝專用復合益生菌”。實施后,臭味與氨氣迅速降低,一周后拉稀等腸道疾病現象消失,糞便量也顯著減少,證明益生菌有效提升了飼料消化率,減少了排泄物。
如今,畢老板的鴨場已形成穩定的益生菌生態養殖環境,鴨子生長速度更快,棚內無異味,毛色光亮健康,肉質細膩不油膩,引來周邊不少養殖戶前來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