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蛋雞育成效果不佳怎么辦?分段飼養提高產蛋率與經濟效益
00
飼養商品產蛋雞的主要任務是提高產蛋率,增加蛋重,降低飼料消耗、蛋的破損率及雞群死亡率,從而實現高產、穩產并提高經濟效益。
產蛋雞育成效果不佳的補救措施
在實際生產中,育成效果可能存在差異,不同季節也會出現不同情況。若育成后期仍有明顯差異,應在轉群時進行補救飼養。
轉群時需按雞群大小、強弱分籠分排,并依據體況調整飼養方案。發育極差的僵雞應予以淘汰。
開產后,未開產的瘦小雞和過于肥胖的雞已無經濟價值,也應及時淘汰。通過轉群后的補救措施,逐步縮小體重差異,充分發揮雞的生產潛力。
商品產蛋雞的分段飼養
根據雞群周齡和產蛋率,將產蛋期劃分為若干階段,各階段提供不同蛋白、能量和鈣含量的飼料,既合理又節約成本,此方法稱為分段飼養。
分段飼養分為兩階段(產蛋前期和后期)和三階段。三階段法還可按周齡或產蛋率劃分。
兩階段飼養法
按產蛋周齡和產蛋率變化,產蛋前期為開產至高峰期(產蛋率5%-85%),后期為高峰期過后至淘汰。
三階段飼養法(按周齡劃分)
產蛋前期(20-42周齡)、中期(43-62周齡)和后期(63周齡以上)。若育成期管理得當,雞群通常20-22周齡開產,28-32周齡達90%產蛋率,40-42周齡維持80%以上。
產蛋前期需加強飼養,提高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含量,促使產蛋率快速上升并保持高峰。
產蛋中后期產蛋率雖下降,但蛋重增加,此時可適當降低蛋白含量,確保營養需求,使產蛋率平穩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