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副傷寒的癥狀表現與防治方法詳解
怎樣防治仔豬副傷寒呢?仔豬副傷寒又稱‘豬沙門氏桿菌病’,主要由豬霍亂沙門氏菌和豬傷寒沙門氏菌引發,是仔豬常見的一種傳染病。本文將介紹仔豬副傷寒的癥狀表現、剖檢變化以及科學的防治措施。
一、仔豬副傷寒的癥狀表現
1、急性型(敗血型):常見于斷奶前后,發病迅速,病豬可能突然死亡。若病程較長,則表現為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甚至廢絕,喜歡躲在墊草中,體溫升高至41-42℃,鼻、眼有黏性分泌物。
臨終前頸部、耳朵、胸部及腹部皮膚可能出現紫紅色斑塊,隨后變為藍紫色,最終因心力衰竭死亡,病程通常為4-10天。
2、慢性型:初期食欲減少或完全不吃,體溫可能升高也可能正常,精神狀態不佳,腰背弓起,四肢無力,行走搖晃,持續性腹瀉,糞便時干時稀,嚴重時出現肛門失禁。
由于長期腹瀉,病豬逐漸消瘦、虛弱,被毛失去光澤,行走困難,最終因極度衰竭死亡。
二、仔豬副傷寒的剖檢變化
急性病例中,全身淋巴結腫脹,呈紫紅色,切面呈現大理石樣紋理,肝臟、腎臟、心外膜、胃和腸黏膜可見出血點。病程稍長時,大腸黏膜會出現糠麩樣壞死物質。
慢性病例中,典型特征為盲腸和結腸出現淺表潰瘍或壞死,邊緣隆起,中央稍凹陷,表面附有糠麩樣假膜,多個病灶可能融合形成彌漫性纖維素性壞死性腸炎,壞死區域表面結痂,不易脫落。
三、仔豬副傷寒的防治措施
加強飼養管理,確保圈舍干燥清潔,提供全價飼料,1月齡以上的仔豬需肌肉注射仔豬副傷寒凍干弱毒疫苗預防。
治療時可根據藥敏試驗選擇合適的藥物,例如新霉素、土霉素、痢特靈、復方新諾明、慶大霉素等。新霉素用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10-15毫克,分兩次口服或肌肉注射;土霉素為每天每公斤體重0.1克,分兩次口服,連續使用3-5天;復方新諾明用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20-25毫克,分兩次口服,連續使用4-6天;痢特靈用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20-40毫克,分兩次口服,連續使用3-5天。
對已發病的豬應隔離飼養,污染的圈舍可用20%石灰乳或2%氫氧化鈉消毒,治愈后的豬仍可能攜帶病菌,不可與其他健康豬混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