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魚豎鱗病和寄生蟲病的癥狀危害與防治措施 春季魚類疾病防治指南
春季水溫回升,各種致病因子如細菌、真菌、孢囊處于發育期,是豎鱗病和寄生蟲病的高發季節。下面談談魚豎鱗病和寄生蟲病的癥狀、危害與防治措施,供參考。
一、豎鱗病和寄生蟲病的癥狀與危害
豎鱗病主要危害鯉魚、鯽魚,其他淡水魚類如草魚、團頭魴等有時也會感染該病。
得了豎鱗病的病魚,鱗片豎起,體表粗糙,稍壓鱗片,就會有液體從鱗囊中噴射出來,鱗片隨之脫落。
寄生蟲病則主要是魚體越冬期間會帶有一定的寄生蟲,水溫升高后,寄生蟲病就容易暴發,造成的損失較大,并嚴重影響存活個體后期的生長。
二、魚豎鱗病的防治措施
1、池塘消毒:清塘時挖出過多的淤泥,用生石灰或漂白粉進行清塘消毒。按常規用量全池潑酒池塘消毒劑(如溴氯靈),使池水藥物濃度維持在0.5~0.6ppm之間。
2、小心操作:在捕撈、過數、搬運和放養過程中,盡量小心操作,勿使魚體受傷。
3、藥浴魚種:放養前可使用2~3%的食鹽水溶液藥浴魚種4~10分鐘。在發病季節,每月全池潑酒生石灰水溶液1~2次,使池水的ph值維持在8左右。
4、及時給藥:親魚可腹腔或肌肉注射硫酸鏈霉素,每千克魚體用量為20萬單位,也可內服土霉素,每千克飼料加入土霉素2~4克,連喂3~6天。
三、魚寄生蟲病的防治措施
1、提高魚體自身抵抗力
魚類冬季體質消耗較大,當春季水溫升高,魚類開始攝食后,選用較好的配合飼料投喂。
同時,可定期在飼料中添加“免疫活性促長劑”、“魚飼佳”等調節劑,使魚類的體質得到較快恢復,可提高魚類對外界寄生蟲等病原生物的抵抗力。
2、改善水體環境
越冬期間池塘較少換水,各類水生生物的代謝廢物蓄積在水中,春季水溫升高后,這些代謝廢物分解較快,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
因此,春季除了要適當換水外,一定要保持水體的高溶氧與良好的水質環境,可定期使用水質改良劑與消毒劑,防止代謝廢物的積累,有效改善魚類生存的水體環境。
3、及時殺滅魚體攜帶的寄生蟲
在春季寄生蟲繁殖期間,可選用巿場上一些安全、高效、無公害的藥物,例如“魚蟲殺星”、“克蟲王”系列藥物等,較徹底地殺滅越冬魚體本身攜帶的寄生蟲。
4、治療方法及其用藥
魚類寄生蟲病暴發后,雖然治療的措施較多,但由于養殖的產品要符合無公害綠色食品的質量標準,在藥物的選用上一定要慎重,推薦使用的安全殺蟲藥物有,優馬林可治療小瓜蟲、斜管蟲、車輪蟲等寄生蟲病,并具有抗菌消毒作用,屬于高效、無公害的治療寄生蟲病藥物,在綠色水產養殖中可安全使用。
魚蟲殺星是一種防治魚類寄生蟲病的復方制劑,主治由車輪蟲、指環蟲、小瓜蟲、中華鳋、錨頭鳋、水蜈蚣等寄生蟲引起的魚病,用量少,見效快,對水體無污染,對魚體無毒副作用。廣泛適用于各種海淡水魚類,包括對敵百蟲等有機磷藥物十分敏感的鰻魚、鯧魚、鱖魚、鱸魚等各種名優水產品,綠色養殖可安全使用。
中草藥殺蟲劑,如苦楝皮、青篙、檳榔等,可浸汁后潑酒,也可選用“魚飼佳”等制劑,能安全有效地防止寄生蟲的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