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河蟹對水質要求高?詳解水質改良與調節方法
目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養殖河蟹,但河蟹對水質的要求非常高,只有滿足這些要求才能養好河蟹。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河蟹養殖對水質的需求,供養殖愛好者參考。
一、河蟹對水質的具體要求
河蟹偏愛生活在水質清新、水草繁茂且溶氧充足的環境中,池水的溫度、溶解氧、ph值、硫化氫、氨氮以及浮游生物、底棲生物都直接影響河蟹的生存和生長。
為了實現更高的養殖效益,必須確保水質符合河蟹生長需求,對于不符合條件的水質進行改良和調節。
具體來說,河蟹對水質的要求包括:溶解氧每升池水含量需超過5毫克,氨態氮每升池水不超過0.1毫克,ph值維持在7.5到8.5之間,透明度需達到60厘米以上。
二、如何調整河蟹養殖池的水質
根據河蟹對水質的需求,可以采用以下綜合措施來調節水質,滿足養殖要求。
(1)徹底清塘
冬季或春季清塘時,不僅要使用藥物進行徹底消毒,還要清理多余的淤泥,因為淤泥中的有機質會在缺氧條件下分解,產生硫化氫、氨、沼氣等有害物質,危害河蟹健康。因此,在放養前務必減少淤泥厚度至3-5厘米,用于種植水草。
(2)栽培水草
水草不僅能為河蟹提供長期的食物來源,還能吸收水體中的營養鹽,凈化水質,并通過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氧氣含量,在炎熱季節還能降低局部水溫。通常采用伊樂藻切莖分段的方式進行栽種,行間距設定為3米×4米。
(3)放養濾食性魚類
鰱魚、鳙魚等濾食性魚類能夠濾食水體中的浮游生物,從而降低池水濃度,有助于改善水質。
(4)注換新水
定期注換新水對保持良好水質和補充溶氧至關重要。根據天氣、溫度、水位和水質狀況靈活調整頻率。春季每隔半個月注換一次,每次換掉池水的1/5到1/4;夏季氣溫較高時每周換一次,每次加深約10厘米。當池水透明度低于50厘米時應頻繁換水。若發現河蟹食欲下降,白天離開水面四處爬動,則說明水質惡化,應及時注入新水或更換舊水。
遇到持續陰雨悶熱天氣或干旱無雨導致水質老化時,也應勤換水。換水時遵循先排出再注入或邊排邊灌的原則。
(5)潑灑生石灰
在池塘養蟹過程中,生石灰可用于調節ph值、提升水體透明度,同時補充河蟹生長所需的鈣質并預防疾病。一般情況下,每月施用一次,每畝每米水深使用10-15公斤生石灰,兌水后均勻潑灑在整個池塘。
(6)施用微生物制劑
如光合細菌(psb)、em原露等微生物制劑,能夠轉化吸收水體內的氨氮、硫化氫、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減輕水體肥力,進一步優化水質。每次每畝每米水深使用1-1.5公斤的光合細菌溶液或em原露,兌水稀釋后全池潑灑,注意避免與生石灰、消毒劑同時使用,兩者間隔至少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