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的藥用價值與全身功效詳解 蟾酥干蟾皮蟾衣多種用途
蟾蜍,學名為蛤蟆,屬于兩棲動物,體表布滿疙瘩且內有毒腺,民間常稱為癩蛤蟆、癩刺或癩疙寶,味辛且溫,具有毒性,歸于心經,主要功效為解毒、止痛及開竅。我國分布有兩種主要品種,分別為中華大蟾蜍與黑眶蟾蜍,它們提供的藥材如蟾酥和蟾衣在市場上十分稀缺。
一、蟾蜍的藥用價值
蟾蜍作為高藥用價值的經濟動物,全身皆可入藥,包括蟾酥、干蟾皮、蟾衣、蟾頭、蟾舌、蟾肝及蟾膽等。
1、蟾酥
蟾蜍耳后腺與皮膚腺分泌的白色漿液干燥后稱為蟾酥,為珍貴中藥,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具備解毒、消腫、止痛和強心的功能,適用于疔瘡發背、無名腫毒、齲齒痛及心力衰竭等癥,推薦用量為0.01~0.03克,外用適量。

2、干蟾皮
去除內臟后的蟾蜍干燥尸體為干蟾皮,性寒味苦,可用于治療小兒疳積、慢性氣管炎、咽喉腫痛、癰腫療毒等癥,配合化療和放療治癌時,既能提升療效又能緩解副作用。
3、蟾衣
蟾蜍自然脫落的角質衣膜被稱為蟾衣,對于慢性肝病、多種癌癥、慢性氣管炎、腹水及療毒瘡癰有顯著療效,中醫認為其具有解毒消腫、止痛、辟穢濁的功效,現代研究表明其含有強心、升壓、抗炎的成分,還具備抗腫瘤和抗病毒作用,可用于治療多種惡性腫瘤、肝炎、帶狀皰疹等疑難雜癥。
此外,蟾蜍的頭、舌、肝、膽同樣可用作藥材,而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也是營養價值高的保健食品。
二、蟾蜍的作用功效
1、可用于治療外陰潰爛、惡疽瘡、瘋狗咬傷,具有合玉石的效果,還可用于溫病發斑危急情況,去腸生搗食兩只即可治愈,同時能殺疳蟲,治鼠瘺和小兒勞瘦疳疾。
2、主治祛邪氣、破結石瘀血、癰腫陰瘡。
3、肝可治毒蛇咬傷,牙入肉中疼痛難忍,將肝搗爛敷患處可迅速緩解。
4、膽可治小兒失音不語,取膽汁滴于舌上即可治愈。
三、蟾蜍的藥用附方
1、治蝮蛇咬傷:取活蛤蟆一只,搗爛后敷于患處,可拔除蛇毒。
2、治狂犬咬傷:食用蛤蟆肉或將蛤蟆烤熟食用。
3、治小兒疳積腹大、體黃消瘦、頭生瘡結成麥穗狀:選用立秋后的大蛤蟆,去頭、足、腸,涂清油后置于陰陽瓦內烤熟食用,連續食用五六只,疳積可自行排出,一個月后身體恢復。
4、治小兒泄痢:將蛤蟆包裹煅燒,與黃連、青黛、麝香研末混合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