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場衛生消毒制度詳解:預防疾病確保鴨群健康成長
00
在養鴨過程中若衛生防疫稍有疏忽,往往會引起大批發病甚至死亡。養鴨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嚴格消毒,及時治療”的原則,營造良好的內外環境,確保鴨健康生長發育。
因此,鴨場建立的衛生消毒制度非常重要,以下三點尤為重要。
首先,鴨場入口應設有獨立的消毒池,池內消毒液需定期補充或更換。飼養員及獸醫管理人員進出鴨場時須更換工作服、鞋帽,并進行清洗和消毒,在門口消毒通道內通過紫外線或霧化消毒后方可進入。不同區域的飼養人員不得隨意走動,嚴格限制外來人員進入。車輛進場前需經過消毒池處理,車身和底盤應接受高壓噴霧消毒。
其次,鴨場在全進全出模式前后均需執行徹底沖洗與消毒工作,日常飼養期間也應定期開展禽舍消毒,氣候溫暖時可實施帶禽消毒。若飲用水為井水、山泉水或河水,則應在其中加入含氯石灰進行消毒處理。育雛舍、孵化舍及倉庫等場所須進行熏蒸消毒,裝禽袋、周轉蛋架或蛋筐等物品亦需專門消毒后才能投入使用。
最后,鴨場一旦發現病死鴨應及時聯系獸醫檢查。經獸醫確認后,病死鴨需進行無害化處理,例如高溫滅菌或在遠離養殖場的地方深埋并消毒,嚴禁隨意丟棄。如疑似烈性傳染病,應立即停止解剖操作,做好現場消毒工作,并迅速向相關部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