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養殖場場址環境基本要求與選址技巧詳解
00
鴨場的主要任務是提供肉鴨和填鴨,既要滿足城市環境衛生和場內防疫的需求,又要兼顧自身的生產條件。接下來我們為您介紹鴨養殖場場址環境的基本要求。
1、鴨養殖場的地形要求
地形指場地的形狀、大小和地面狀況。鴨場地形應整齊開闊,具備足夠的面積。場地不宜過于狹長或邊角過多,以免影響建筑布局、增加防護成本以及運輸和管理難度。
場地地面需平坦且稍有坡度,建議略朝向水面傾斜,坡度保持在5%-10%之間,便于排水,防止積水和泥濘。若在山區建場,應避免晝夜溫差大的山頂或通風不良的山谷深洼地,宜選擇半山腰處建場,坡度適中且無明顯崎嶇。
在靠近河流、湖泊地區建場時,為防洪水,場地高度應高于歷史最高水位1-2米。
2、鴨養殖場的地勢要求
地勢指場地的高低起伏狀態。鴨場地勢應高燥、向陽避風、平坦且略有緩坡,嚴禁選擇低洼潮濕區域。
建造用地需遠離沼澤地,因潮濕環境易滋生蚊蟲和寄生蟲。地勢需向陽避風,維持場區小氣候穩定,減少冬季風雪侵害,尤其避開西北方向的山口和長形谷地。
3、鴨養殖場土質的選擇
鴨場土壤需具備良好的透氣性,毛細管作用弱,吸濕性和導熱性低,質地均勻且抗壓性強,未受有機物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無地質化學環境性疾病風險。
沙壤土是鴨場的理想選擇,因其能快速滲透雨水,保持場地干燥。
4、鴨養殖場面積的大小
鴨舍用地面積依據飼養規模確定,不宜過大,同時需保證適度的發展空間。場地需陽光充足,光照時間越長,病原微生物被消滅的機會越多,鴨群患病概率越低。
鴨場應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如樹林、河流等作為天然屏障,既避免外界污染,也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